“虹”学讲堂举办第474讲 海南大学高树基教授、郑立伟副教授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27作者:王蓉岭来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字体: 设置

6月9日下午,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水利与环境学院承办、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虹”学讲堂第474讲在南校区东院伯声报告厅顺利举办。海南大学高树基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边缘海沉积物硝呼吸与碳中和”的报告,海南大学郑立伟副教授作了题为“末次冰盛期以来高山河流碳输出源汇格局演变”的报告,水利与环境学院罗平平教授主持,相关学院共15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高树基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背景、地球气候调节、氮-碳耦合假说、脱氮过程速率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展开。高树基教授首先指出,在控制温室效应的过程中CO2和非CO2减排同等重要。随后,高树基教授详细讲解了碳-氮生地化耦合循环与沉积物氮移除过程的气候调节作用。此外,高树基教授阐述了氮-碳耦合假说,明确了硝呼吸过程的具体原理。高树基教授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展示了脱氮过程速率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中国边缘海沉积物脱氮过程的生态效应。最后,高树基教授从氮-碳耦合视角分析了边缘海“碳吸收与封存”的作用。


郑立伟副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地球碳源碳汇基本概念、碳收支反演、研究展望三个部分展开。首先,郑立伟副教授介绍了陆海界面碳、氮循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指出了人类可以通过生源碳埋藏与化石碳氧化来调控大气中的CO2含量。随后,他讲解了反演历史时期造山带河流域碳收支的方法,强调了推算生源碳与化石碳产率、评估化石碳氧化的重要性。最后,郑立伟副教授点明了未来生态系统响应预测的研究方向,提出河流碳输出的碳源转变可为响应预测模型提供历史数据依据。


报告结束后,高树基教授、郑立伟副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使同学们对氮-碳耦合循环、生源碳埋藏与化石碳氧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审稿:胡锦玉  网络编辑:和燕)